close
今天在arte的課堂上
拉法問了大家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究竟一件作品 是作者投注的情感重要 還是我們觀賞這件作品時投注的情感重要
我思考了一下這個問題 覺得這兩個都是重要的
因為任何一個創作者在創作一件東西時 總是想要傳達什麼的
也許有深刻的意涵 也許只是想要表現一個意境 但總是有想表達的東西的
如果觀賞的人不把創作者的意念當一回事 我是創作者我會難過的
所以我說 創作人是有義務說明自己的意念的
而觀賞的人也應該試著去理解創作人的創作意念
在了解的過程中 有時候是可以有很多驚喜的

當我把這個想法跟呸德羅說時 他也提醒了我
如果作者就是故意不做說明 製造大家各自解讀的空間 那就又是一個例外了
但是我也不免覺得有時候真的有一些藝術家 因為有了名氣就開始作怪
創作一些其實自己也未必覺得是藝術的東西 反正 總還是會有盲目的支持者崇拜
這道理就像是有很多歌手第一張唱片紅了之後歌曲的品質就下降了一樣
也許有一些人會聽出來了、不買了 但也總還是有人會心甘情願的買預購
這時候出來的作品 藝術家的不解讀就不是要製造各自解讀的空間了
而是 他自己也不知道這是什麼玩意兒

談到這 就又讓我想起了金庸這幾年對他武俠作品做的更動所造成的讀者反彈
究竟 這是屬於金庸的智慧財產權 還是讀者們共同的歷史記憶呢?
我認為 其實讀者們不用生氣 因為原本的故事在他們心中留下的痕跡是抹滅不去的
如果原來的故事真的那麼棒 它會比更改後的故事還要為人所記憶、所稱頌
這整件事讓我有興趣的是 金庸為什麼要改? 他是懷著什麼樣的想法而改?
我不覺得以金庸現在的成就 還會想要改幾個字好再賺一筆
也許是人生的歷練還有體悟 讓他覺得原來把什麼人或是什麼環節寫簡單了
我覺得身為他的讀者 身在這個時代是好的
因為我們可以從他作品的變動中去看到金庸的變化
這變動也許是成長、也也許是退化 但是這不總是比只看到故事的一種可能性的讀者還要來的幸運嗎
我總是覺得 可以選擇 是好的

同樣的道理 我們可以回歸到金庸的作品《雪山飛狐》
不知道看過的人還有沒有人記得故事的結局
胡斐和苗人鳳的決鬥 這兩個誰也不令人討厭的人之間攸關生死的決鬥
就在讀者摒住氣息要看金庸如何收拾這殘局時
金庸來了個迴旋踢 把問題丟給了我們

這故事是否讓你看到了選擇的好處
但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 想知道金庸心中最理想的結局是什麼呢?
是啊 有得選擇是好的 但作者心中的設計何嘗又不重要呢? 你說是不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n's Cottage 的頭像
    Jen's Cottage

    Jen's Cottage

    Jen's Cott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