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為想要平息前幾天看了<私法爭鋒>的怨氣,所以昨天特別去租了別的片子:<惡之教典>。小胖一直說<導演萬歲>還比這個好看,還幾度看著看著就睡著了。我是覺得如果<惡之教典>要拿來跟性質較類似的<大逃殺>做比較的確是還差得遠了,但是如果要說<導演萬歲>比<惡之教典>還精彩刺激那也太牽強了。

<惡之教典>是在講由伊藤英明飾演的教師,英俊瀟灑又開朗溫柔,是無論同事或是學生都喜愛的教師。然而完美的外表,卻逐漸引起了怪咖同事和幾位學生的疑心,這些人在發掘真相的過程中,同時也落入了完美教師的殺戮名單。最終,迎接班上所有學生的,是一場大屠殺。

其實,關於大屠殺的設定,我覺得有超乎我的預期。本來我以為就是要設定老師就是反社會人格,殺掉自己所有的學生是沒有理由的。可是事實上,蓮實老師(伊藤英明的角色)最後的大屠殺是很符合邏輯的。因為他把發現自己真實樣貌的學生美彌丟下樓之後,好巧不巧有一名學生追上來找美彌,逼得他也不得不殺了追上來的學生。

多了一名死者的這個意外讓蓮實無法以計畫好的“美彌是受不了長期被另一名老師性騷擾而自殺”來掩飾自己的惡行,所幸蓮實平時就蒐集了旁人的小辮子,於是他打電話給被他抓到和學生有同志情而受他威脅的另一名教師來學校,殺了他並穿著他的鞋子,封鎖了校園,開始對全班學員展開殺戮,最後把罪推到同志教師的身上。總之就是以多人的死亡,來掩飾最初的犯行,以這個安排來詮釋罪中的大屠殺還頗為精緻。

不過以血腥的場面來說,刺激感還遠遠不及大逃殺。大逃殺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屠殺幾乎是從片子一開始就開始了,為什麼要有這場屠殺的解釋和屠殺本身視同時進行的,也就是說觀眾還沒有時間消化理由,大屠殺就已經開始。而惡之教典卻是載運釀了很久以後,大屠殺才開始。

在<大逃殺>裡面的每個人,抽到什麼武器幾乎就決定了他們一半的命運,但是蓮實卻是不管手上有什麼都可以殺人,是個殺人機器來著。但是這種單方向的學生們只能坐以待斃的殺戮,我覺得以爽度來說,其實很不爽快(特別是這些學生也不算壞)。所謂的爽快是像<絕命連線>後來惡人被關在地下室關到死的以暴治暴。如果只是要看惡人作惡,那其實看社會新聞也就夠了,我何必要看電影,我覺得電影應該要帶給觀眾更多的東西才是。

有些人或許會對蓮實落網後的裝瘋賣傻感到衝擊,但是這不就是現實生活中許多行兇者會做的事情嗎?所謂身心障礙者不用對他的行為負責任,往往淪於加害者免責的工具。在我看來,蓮實除了反社會的劣根性,其實正常得不得了。我反倒覺得片中片桐憐花這個角色更有意思,或許是出於直覺,她從很早的時候就洞悉了蓮實的不尋常,卻沒有任何作為,而沒有作為,最終也只是讓自己成為待宰羔羊。雖然她最後逃過一劫,但未來等她的卻是更漫長的恐懼。所以,面對這個世界的惡,究竟是揭發好還是沈默好呢?看完覺得好像都不是,但答案是什麼,我也還在思考。或許下一部惡之教典會告訴我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n's Cottage 的頭像
    Jen's Cottage

    Jen's Cottage

    Jen's Cott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