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之前有一個名人(雖然是名人可是忘記是誰了)
在批評說現在的大學生都花時間在打工
沒有善盡學生的本分
結果被罵得要死
反對的聲音主要是說這個人不知民間疾苦
很多人不打工根本繳不出學費
活到現在這把年紀 我大概知道他想要表達甚麼
只是他講得太極端了 所以會被罵
以我自己來說 我一上大一就開始打工了
我姊更早 因為她是推甄的 所以她一推甄上就跑去打工了
我不知道我姊是為什麼要打工
我自己的話就是很貪財
因為我們家從小是沒有零用錢的
我一直到高中都沒有自己可以支配的金錢
家裡又不是你開口要甚麼就會給甚麼的家庭
因此心裡想要賺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慾望特別強烈
雖然說上了大學家裡也會給生活費
坦白說要生活我也覺得夠用了
可是如果還想要滿足個人的慾望 那就沒辦法了
在大學 除了上學 下課時間也是日夜跟同儕相處
因此生活上能不能跟同學同步就變得很重要了
就拿唱KTV來說 大家都知道大學生沒事就是在衝夜唱
可是其實這對大學生來說真的是很大的花費
(其實我覺得對上班族也還是)
不想花父母的錢 又想跟同儕一樣
那要怎麼辦 就自己賺啊!
以這個角度來說
我認為去打工是一件積極正面的事情
因為我們這些人需要錢
會知道說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賺
我覺得這比那些開口要父母給更多零用錢的人強多了
會帶到這個議題
是因為今天晚上跟姑姑聊天時
提到說我大學打過很多工
姑丈對這件事非常不以為然
說他都不准她的子女去打工
他不覺得大學時期打工有什麼好處
我姑姑緩頰說 很多孩子是因為家裡沒錢
為了生活要打工啊
姑丈接著說 他寧願他的子女花時間去多休一門課
因為我畢竟是個打工仔
心情上覺得一定要向姑丈說明打工的好處
我就說了可以提早學習職場文化
出去打工也不會說一天到晚接觸的都跟自己是同質性的人
不過姑丈就反駁說 這出社會再學就好了
如果是要學習做人處事 參加社團也可以學到
還跟我舉例說他兒子的社團必須要出去跟人家募款
我也跟姑丈說 其實有工作經歷對找工作有幫助
有些面試是會問到你以前的打工經驗的
舉例來說 我貿協畢業 都二十四了 完全沒有工作經驗 這是不好的
不過姑丈就說 對他來說打工的工作經驗就完全沒用
我禁不住要跟姑丈說我個人的感受(可能會對他有點冒犯 但是是我的肺腑之言)
我跟姑丈說 舉例來說 我大學時代身邊的人多數都多少有打工的經驗
就以我二十四從貿協畢業當時的想法來說好了
如果我聽到有個跟我同齡的人完全沒有工作經驗
我會有"這個人真是養尊處優"的感覺
姑丈笑了一下 說: 這大概就是兩代想法的差異
姑姑又再次緩頰說: 哎喲,其實各有利弊啦!
雖然說整個對話看起來是我跟姑丈的辯論
不過我大概懂得姑丈的想法 算是跟之前挨罵的名人差不多吧
其實我是了解的 只是身為一個確實有去打工的人
我了解打工的好處 因此不覺得需要全盤否認打工這件事
我了解姑丈的想法 是因為其實在我進入社會以後
我很後悔我以前花那麼多時間打工
因為從上班以後的薪水的角度來看
大學時代那些零星的打工 賺的真的都是小錢
當時的時間如果用來習得一技之長 比如說去修別的系的課 或再多修個學程
對未來反而是幫助較大的
畢竟進入社會以後 就發現要再進修 難度比學生時代還要高很多
但是打工也不是不好
我舉個例子來說好了
之前我去應徵一間移民留學相關的公司
他們並不在意我之前三年的業務經驗
反倒是注意到我曾在學校的華語中心打工
因此懂得漢語拼音 還有習於處理大量文書工作
這竟成為我能被錄取的理由之一
這件事其實對我的啟發很大
因為我發現 人生真的是一個累積的過程
你現在做的每件事 會在未來的某一刻向你展現過去未知的價值
其實我覺得打工更大的價值
是展現在找第一份正式工作的時候
因為這時候的你沒有任何工作經歷可以談
可是有打工經歷可以談 就比什麼工作都沒有的人硬是強了那麼一點點
雖然世界上也有像我姑丈這樣覺得打工都是屁的人
但是世界上也的確有覺得打工經驗很重要的人
誰知道面試會遇到哪一種
所以我覺得只要不過度 連學生的本都沒法顧好
爭取一些打工經驗絕對是件好事
- Aug 01 Wed 2012 22:06
大學生該不該打工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