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 Makiyo到墮落的康熙

這幾天Makiyo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的
在這裡我很想跟我的友人Pam桑說 你看啦 我早就跟你說我不知道這個人在演藝圈幹嘛了
我當然知道她出過唱片(養我一輩子) 但是距離她在去年年尾出的夜電
這中間真的是空白很久 沒有什麼演藝作品
只要上節目聊天就有錢拿 而且還是聊些五四三 仔細想想真的會感到世界不公 莫名其妙

當然啦 演藝圈所謂的通告藝人比比皆是 也不是說只有她一個人這樣
其實我也相信這些人有一定的本事 才能"靠聊天賺錢"
像Pam桑說的 "那也是因為有人想聽她講話啊"
所以我們觀眾也該回歸自己: 為什麼我要把時間花在聽這些無意義的聊天上面?
為什麼我們要讓這樣的人賺錢? 她們到底付出了什麼?

我想如果想清楚了 下次看電視就知道要轉台了

這也是我對於近年的康熙來了感到不滿的原因
猶記得康熙初出來之際 稱得上市有一定質感內容的
這裡並不是要跟公視之類的節目相比 而是說
以談話性節目來說 康熙算是開了一個先鋒 融合了娛樂和資訊
蔡康永掌握節目節奏提出有深度的問題 小S則是配合節目節奏提出庶民問題並增添節目趣味
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名人不同的一面 也對他們和他們在做的是有更深的了解

比如說 訪問連戰李敖李昌鈺等 真正對人民有影響力人士的專訪
我就覺得很有意義
但是近年康熙淪為大堆頭小咖藝人的聊天節目
精彩度只是靠主持人的功力在撐
我就覺得當初有的那麼一點"意義"都不見了

我想真正大咖的人 也會因為康熙來賓品質的日漸下降
而影響他們來的意願吧
或許 康熙原來是請得到張曼玉的
現在還有人覺得張曼玉會來上康熙嗎?

2. 弄到國與國之間 是不是太沉重了?

說起來 Makiyo是一個跟我年紀一樣大的人
從我的這個年紀來思考她 其實我認為她很不簡單
我相信Makiyo平時在演藝圈做人應該相當成功 才能在圈內有很好的人脈 光靠聊天就有錢賺
但是這樣的人因為喝醉酒 就做出如此失序的事情 似乎仍稍顯不合理
撇開有目擊者指出Makiyo一行四人根本沒有酒醉
我也不太相信 人喝醉酒就可以把這樣的暴行合理化
這樣的人內心是不是蛀了一個洞?

記得以前我有看過新聞說Makiyo要負擔家裡開銷 一個月要好多錢
我已經忘了是多少錢 總之是很大一比錢
我當時就覺得她也算得上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然而今天出了事 她還讓癌末的媽媽帶自己出來道歉
我實在是覺得很不能原諒
一方面是媽媽在生病 你還這樣出去飲酒作樂、鬧事已經很不應該
另一方面是你現在不是17歲 你還讓媽媽抱病帶你出來擦屁股
比起孝順的羅志翔 我真的覺得是Makiyo配不上人家

以我看這個新聞的角度來說
我是覺得事情的真相 應該讓司法單位來做裁判
只是Makiyo說詞反覆 令人覺得破綻百出
尤其是律師發出的聲明書帶有提告的恐嚇意味
考量到雙方財勢實力以及體型的懸殊
幾乎讓所有祝意到這個新聞的人都怒火中燒

我看電視上有些評論家把事情歸到國家情結
認為是日人瞧不起台灣人所致 (好笑的是 這些人還一直強調並不是要訴諸民粹)
我認為這是一種很自卑的情緒
其實根本沒有必要把這件事弄到國家這麼大的格局
純粹就是Makiyo這票人的個人行為
如今 我們知道四個人裡面根本只有一個不會講中文的日本人
而這個日本人體型高壯 我們的台灣司機身材矮小 年紀又大
我們可以很明確的說 這個日本人以體型欺人 甚至以財勢欺人
但是說是日本欺負台灣 會不會太看得起這位友寄先生的影響力了?
我相信大部分的日本人都會覺得友寄先生不可以代表他們國家
我們又何必硬是灌上人家一個罪名?

也因此雖然我很不齒Makiyo一行人的做為
我也不是很明白為什麼有人要去NHK施壓播出這則新聞
想看看今天若三名女性相關人不是藝人 這件事或許在台灣也只會在社會版的小小角落
而友寄先生跟川島茉樹代(更別提丫子和湘瑩)在日本根本不是什麼知名人物 NHK為什麼要報?
今天我的意思並不是說這件事不可惡
而是我覺得如果要訴諸到國與國之間的關係 對於兩國來說 是不是都太沉重了?
要說好處 大概就是川島茉樹代如果要去日本發展大概也沒搞頭了
不過我還是覺得不用拿這個新聞去傷害日本人的情感。

3. Makiyo等三人

老實說這幾個人我是對丫子覺得比較可惜
她模仿陳幸妤和Makiyo真的好棒
我相信她對於她的工作是很用心努力的
為什麼會落到今天這樣的局面呢?
我不知道當時她們三個女生在旁邊確切的反應是如何?
也許他們三個女孩子也礙於友寄的權勢 沒有阻擋沒有報警
(當然 這還是比較理想的狀況 也有可能 她們根本在一旁鼓勵叫囂)
但是人生有些時刻 本來我們就是要選擇去做對的事還是錯的事
特別是事關人命的時刻 如果連經過的車子都看得出計程車司機要被打死了
這時候你還把自己的演藝事業或是友寄的威勢擺在前面 那真是做人的根本都喪失了

孫協志說我們不應該把演藝人員當成是一個特別的行業我並不認同
演藝圈當然是特別的行業
你們得到民眾的支持 聊聊天就有錢賺 而且說出來的話還對民眾有影響力
怎麼不會是特別的行業?
我認為身為演藝人員 要思考自己時時刻刻的行為對於社會帶來的影響是否正面
若不能當表率 致少也不要把這個世界弄得更壞
像是在電視上笑談自己欺負計程車司機的經驗就太白目了

Ending

我在facebook上有看到一個以前的同學說為什麼媒體觀眾要花那麼多心力在這個新聞上面
而不用這個時間來去關懷其他更需要關心的弱勢 其實我不太贊同
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關懷弱勢的代表
今天如果沒有朱學恆、賴素如律師等人站出來發聲 幫助司機一家人
我沒有辦法想像他們接下來要面對的黑道壓力、官司壓力、金錢壓力 要如何處理
台灣正是需要這樣正義的力量 弱勢才有機會發聲
民眾也才會去思考為什麼 Makiyo過去發出那些傷害司機言論的時候 收視率還那麼高
我承認在伸張正義的氛圍下 群眾暴力的確會發生 讓原來的正義走調
這一點我們跟這些施暴的人一樣 都還有學習的空間
但這並不意味 我們就不應該選擇正義 我們要學的 只是適可而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n's Cottage 的頭像
    Jen's Cottage

    Jen's Cottage

    Jen's Cott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